四、 指导学生切身体察。在诗歌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,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。因此,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,教师只是运用自己的感受的经验、方法、技巧,指导学生以自身的要求去体验和接受作品的情感,而不是教师直接注入。我在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创设情境,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,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。
奇迹平台方法
我在教学《山居秋暝》时,饱含情感地描绘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秋图景,学生就自然会情随意迁,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,自己就会散步在秋雨洗过的山谷,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,闻到扑鼻而来的松脂、竹叶及荷花香味,看到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莲叶及波光粼粼的涟漪,听到山泉潺潺的音响和浣纱女舒心欢悦的笑声,于是陶醉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中,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,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,激发了热爱祖国、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。诗的最后两句,我又结合王维的身世遭遇略作点拨,学生就会很快地体会到诗人离尘遁世、归隐田园的怡情雅趣。
奇迹平台工具
五、 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。批注是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,韩愈在《进学解》中说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其玄。”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批注方法,养成批注的习惯,是检验和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径。一个学生能够敏锐地把握诗眼并能展开赏析,点明其精其妙,就表明他的语感好。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“意(批注)随诗生”。他们在读诗过程中兴之所至,随感而发,信手拈来,议论纵横,可详可略。
奇迹平台原料
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,它的前提是尊重学生,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被尊重的民主平等、安全自由的氛围中,学生走进诗歌,或识记,或理解,或质疑,或探究,或抒情,并用笔把这些感受随时在诗行旁侧记下来,有效地训练了思维,增添了读诗的兴趣。我通常是在学习某首诗之前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时的批注成果,通过交流,大家互相启发,彼此批评激励,效果显著。其中一些学生的点评见解独到,是我在备课时不曾想到的,颇受启发。
奇迹平台软件
对一些点评不到位的,语言表述不规范的地方,我总要和大家一起想法帮助他修改。有了不同的看法就引发同学一起讨论。注意尊重和鼓励学生独有感受和体会,只要言之有理,持之有据就给予肯定。学习《归田园居》前,看到学生的一些批注就比较精彩。如:“误入尘网中”中的“误”,学生批注到:表达深刻,体现了诗人深深的自责后悔之情。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”学生发挥想象批注到 :榆树和柳树在夕阳中招展着可爱的绿色的手掌,轻轻抚过房屋的后檐。清风拂过,落英缤纷,阵阵清香扑面而来,令人神清气爽,田园之景太美了。
奇迹平台步骤
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,学生批注到:夕阳西斜,彩霞染红了天空,有炊烟升起来了,袅袅地,在半空依依地飘曳,舞成朦胧的妩媚的姿态,懒懒地向田中耕作的农人挥动青色的衣袖,柔声地呼喊:回来吧,吃饭喽……这些批注点评表明学生对诗歌鉴赏从语境、形象等方面有着很强的语感意识。
奇迹平台解释
2009年10月11日忻州市教委组织了全市大规模的高中语文教师听课活动。我有幸听到忻州两位年轻教师的语文课。二位教师那秀美的长发,从容的教态、流畅的语言、广博的知识,机智的教学活动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但是,美中有不足,由于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学生活动,导致课堂上缺少琅琅的书声,缺少师生对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字斟句酌的语言品味活动,即紧扣文本的深入对话活动,更缺少动态生成,结果是“热热闹闹走过场,高高兴兴搞形式”,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。
奇迹平台经验
究其原因,一是准备不够充分。教师讲课之前,教案没有打印、发放,导致听课人没有明确的目标。既然是全市范围内的公开课,学校的相关教研组就应该全力以赴,从教学目标的确立,重点、难点的确认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等等环节作周密细致深入的研讨。二是教师对语文课的理解失之偏颇。教师没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,结果是“耕了别人的田,荒了自家的地”,用北京专家韩老师的话讲,“上成了炼字的习题课”。
奇迹平台知识
那么,什么是语文味?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:“语文味”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。语文的本体是什么?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,即“写的什么”。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,即“怎么写的”。语文要学的就是“这个”。语文味所指的就是“这个味”。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“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”,其实“怎么写的”就包括这种“表达方法”。王崧舟还说:具体地说,语文味表现在“动情诵读、静心默读”的“读味”,“圈点批注、摘抄书作”的“写味”,“品词品句、咬文嚼字”的“品味”。
Copyright 2004-2014 All Rights 群众路线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