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情感的高潮 诗并没有就此结束,接下来是诗人忍不住诉说自己沦落之苦。我为第四段配了一幅画,请同学们思考第四段的情感与这幅画的情感是否一致?第四段是什么样的情感? 心境凄苦 第四段 诗人用繁笔来写自己贬谪后精神的苦闷,言辞比较夸张。前人这样评论这一段词气烦絮:“嫌繁冗,如老妪向人谈旧事,絮絮叨叨,厌渎而不肯休也”(施补华《岘佣说诗》),你同意这种说法么?(学生讨论发言)
十博平台方法
明确:从诗歌的思想感情来看,诗人主要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,此处不这样写就不能把自己的痛苦深刻地表达出来,不这样写就不能真切地打动别人;从感情的抒发来看,遇到身世相同的知音,有一种情感共鸣,此时他郁积于胸无从诉说、无以发泄的情感终于引发了出来,就象决堤的潮水,定会淋漓尽致。既是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,又是人之常情。
十博平台工具
“我”诉说之后呢,“感我此言良久”,这两个人同病相连,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再弹一曲,凄凄之曲“青衫湿”。 总结:为什么这样一首诗流传了千百年,引起人们共鸣? 四、课外扩展: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《水调歌头》。 昵昵儿女语,灯火夜微明。恩怨尔汝来,弹指泪和声。忽变轩昂勇士,一鼓填然作气,千里不留行。回首暮云远,飞絮搅青冥。 众禽里,真彩凤,独不鸣。阶攀寸步千险,一落百寻轻。烦子指间风雨,置我肠中冰炭,起坐不能平。推手从归去,无泪与君倾。
十博平台原料
1. 它写尽了沦落之恨。 人类不断向前发展,但是欢乐、忧伤、得意、失意,人类所历经的感情古今是相同的。它既是个人化的,又是人类普遍的感情。 2. 情感抒发的巧妙安排,“意到笔随”。这首叙事诗目的不是讲述一个故事,而是借故事来抒发感情,这使得作品具有了不同于一般叙事诗的感染力。故事本身,人们听一遍就足够了,而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让人玩味不尽。这是这首叙事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之一吧。
十博平台软件
2003年福州市语文中考时,“亲眼目睹”一词竞然引出一场笔墨官司。中考语文命题中有一改病句题,认为该词用法不当,因为既然“目睹”,何必“亲眼”?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。这题2分,正好有不少考生,因为此题失分,2分之差,考不上重点中学。后来,有的家长认为“亲眼目睹”一词,很流行,不能算是病句,于是扬言要状告命题者,掀起一场轩然大波,后来双方各执一词,不了了之。无独有偶,这一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试题,要求考生改“伶牙利齿”一词为“伶牙俐齿”,以为“伶牙利齿”的“利”为“俐”的误笔。这也引起了许多考生的质疑。
十博平台步骤
其实,汉语词汇中有许多习非成是的词语,因为流行开来,也就约定俗成了。十多年前高考有一题改病句,认定“凯旋归来”有误,因为“旋”就有“归来”之意,用在一起,叠床架屋。后来许多学者认为“凯旋归来”一词,已成流行用语,不能算错。汉语中有书面语与口头语的雅俗之分,有时雅语与俗语互相替代,形成新词。
十博平台解释
“亲眼目睹”中的“目睹”是“看”的书面语,“亲眼目睹”就是“亲眼看”,“亲眼看”应该不算错?命题者说“亲眼看”也有错,因为既是“看”,何必亲眼?但汉语讲究修辞,“亲眼”表强调,如果这也有错,那么,“亲口尝一尝”,“亲耳听一听”也有错了?可见判“亲眼目睹”有错,显然是命题的失误。而“伶牙俐齿”和“伶牙利齿”,实际上是一组异形词。
十博平台经验
“伶牙俐齿”是由联绵词“伶俐”和“牙”和“齿”构成的,即“牙齿伶俐”,形容人口齿伶俐,能说会道。汉语中联绵词有多种写法,如“踌躇”又写成“踟蹰”,“零丁”又作“伶仃”,“匍匐”又作“匍伏”等。有的词也有两种写法,如“鱼具”可作“渔具”,“蜡梅”又写“腊梅”。同理,“伶俐”也可写作“伶利”。
十博平台知识
王力先生说过:有时候,某些字眼太深奥了,为了它更通俗些,小小的修改也不是不可以的。王力先生还举了几个例子说明,如“揠苗助长”、“莫名其妙”、“根深柢固”、“走投无路”、“杜渐防萌”现写成“拔苗助长”、“莫明其妙”、“根深蒂同”、“走头无路”、“防微杜渐”了。可见语言不是僵死的,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,许多人还不明就里,至今仍把“莫明其妙”、“走头无路”等词判为有误。
Copyright 2004-2014 All Rights 群众路线 Reserved.